2021年是我國礦產能源業“雙碳”元年,也是礦政改革和礦法修改的期許年。面對碳達峰、碳中和,我國礦產能源業如何對標“雙碳”目標做好頂層制度設計,如何構建法治保障體系,如何直面機遇和挑戰,如何推進礦業服務一體化。
9月19日,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、中國地質大學(北京)、天津大學、中國政法大學、北京化工大學、河北地質大學、內蒙古大學、中國煤炭地質總局、中國黃金集團、山東黃金集團、中煤地質集團、金徽礦業、新奧集團、中安智庫、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、北京雨仁(深圳)律師事務所、上海德禾翰通律師事務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,以“聚焦雙碳目標法治建設,助力礦產能源轉型升級”為主題,以“線下+線上”的會議方式,開啟第二屆中國礦業法治高峰論壇。嘉賓們圍繞礦政改革、礦法修改、“雙碳”目標背景下的礦業法治建設、涉礦服務一體化等問題,展開學術探討。
國務院參事室原參事張洪濤出席論壇。中國地質大學(北京)自然資源戰略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于光、天津大學中國綠色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孫佑海,分別代表主辦方在論壇上致辭,中國涉礦問題綜合解決專家曹旭升在論壇上總結發言。
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副書記、副局長任輝,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付英,中國政法大學國土資源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冬教授、中國礦業聯合會礦產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魏鐵軍、河北地質大學黨委副書記南振興、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務部副總經理劉延芬等專家,圍繞礦政改革提出各自看法。
針對“礦法修改”這一關注度高、技術性強、牽扯部門多的熱點問題,原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研究員李裕偉,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、中國綠色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孫佑海,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貴生、山西華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高滿中、陜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環境資源業務總監翟社民等,結合各自的工作實踐和業務關聯,做出問題分析和對策建議。
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、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雷涯鄰、中國黃金集團資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鳳新、中國礦業報總編輯趙臘平、中國礦業報國際礦業研究室主任朱清、甘肅亞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總裁張世新作等,圍繞雙碳目標背景下的礦業法治建設,從大處著眼、從案例入手,同與會嘉賓開展交流探討。

“礦業問題的復雜化、多元化,決定了解決主體的跨界化和協同化。”作為涉礦問題綜合解決專家、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礦產資源法律事務部主任曹旭升在會上呼吁,同行之間要破除門戶之見,行業之間開展跨界合作。為此,他在會上做了題為中國涉礦問題綜合服務體系的構建》的演講。
圍繞涉礦服務一體化,中國地質大學(北京)自然資源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孟磊,中安智庫創始人、資深傳播專家蘇贏,中煤地質集團北京地質調查分公司副總經理郭衍游,北京市雨仁律師事務所欒政明律師、汪婷婷律師,法治周末副總編輯孫繼斌,新奧集團總法律顧問張利賓,陜西富能律師事務所主任武廣韜,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(武漢)分所礦產資源部主任王鋒,貴州中威道恒評估公司總經理王顯奎,上海德禾翰通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恒通等,就“涉礦服務一體化”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。
我國作為礦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,95%以上的能源、80%以上的工業原材料、70%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源自礦產資源。與會專家一致認為: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背景下,我國礦產能源業應當法治先行、不斷完善我國礦產能源業法律制度,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,應當具有戰略眼光、國際視野、理論前瞻。論壇呼吁我國礦業法治人講好中國礦業高質量發展故事,傳播好中國礦業綠色低碳發展聲音,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,為我國礦業法治建設諫言獻策,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。